Trippen 手工的藝術 x Boven 雜誌圖書館|共同保存人文的溫度

來自德國柏林的 Trippen 歷經二十年的淬煉,每雙鞋款的設計都與人文有關,更是可以在撫摸鞋身的同時感受到精湛工藝以及溫和絲滑的皮革溫度,Trippen 大概是用一種建築的心態在設計與製造鞋款,每一雙鞋都有自己的故事,連鞋底都是故事的主軸之一。Trippen 吸引人的地方不侷限在特殊的造型或是舒適與耐久度,更是在品牌背後的故事,時間回朔到 1992 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設計師 Angela 與 Michael 在一座老舊的工廠發現一雙 70 年代的舊木屐,驚喜之餘,兩位更以木屐為靈感發表了兼具實用性與概念感的木屐皮鞋,並且就以德文的木屐「Trippen」作為品牌名稱。

 

 

Trippen 早在 20 多年前就已經加入環保的行列,並將社會責任視為己任,同時更重視勞工的權益,正是因為堅持理念,才能產出這樣的品牌,Michael 不斷在傳統工藝中創造出新的技藝,Angela 則運用自己獨到的美感,以及多年來與世界各地知名品牌合作的經驗,打造出如藝術般的創作設計。這個製鞋工廠的人力大約只有兩百人,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職員、學徒、設計師等等,但這樣的人數卻大於機器數量,人力在世界各地都是珍貴的資源,而 Trippen 將人力視為品牌的精髓,堅持手工製造讓每雙鞋都有靈魂。

 

 

以每年 60,000 雙鞋的產量,Trippen 堅持在德國柏林設廠,而不是將製工外移到低廉的開發中國家,質感正是因堅持而生,Trippen 使用的每一塊皮革都是以天然蔬菜汁染色,鞋底和鞋面堅持不用化學黏著劑,如此一來,某部分壞了便可以隨時更換,車縫更是一大學問,Trippen 的技術將鞋體與鞋底合而為一卻不突兀,像是渾然天成。

Trippen 的兩位設計師 Angela 與 Michael 表示,他們希望自己設計的鞋子能夠富有豐富的個性,並且致力與設計出一雙「完美」的鞋子,他們不喜歡紙上談兵,針對設計,他們喜歡進行實驗,吸收各種藝術、建築、自然、文學、電影等洗禮後,研究出適合不同幻想的實用設計。

 

 

本次 Trippen 在 Boven 雜誌圖書館的展覽,將紙本書與手工訂製鞋的精神融合在一起,Boven 的創辦者認為在這樣數位的時代,紙本仍然是能夠傳遞溫度的文化之一,為了喚醒人們對於紙張的珍惜與手感,Boven 和 Trippen 一樣,用新的方式維護著傳統。本季的 Trippen 以「轉變與動態」為主題,將藝術體現在鞋子本身,最初的想法來自 60-70 年代的英國畫家 Francis Bacon 的創作,他擅長描繪動態轉變的瞬間。另外兩位分別是 60 年代的美國雕塑藝術家 George Rickey,與 80 年代的德國裝置藝術家 Rebecca Horn,兩位的作品都帶有機械性的微妙,將動與靜之間的片刻刻畫得宜,這一季的 Trippen 正是將動與靜之間的光影轉換應用在鞋款設計上,並且加入不同的故事性,同時融入自然中觀察到的時間變化的產物,像是金屬船身歷經風雨腐蝕後的斑駁顏色,或是雕像的刮痕等等,這些元素也都帶有「轉變」的印象。

在 Trippen 與大誌雜誌中,也專訪到了設計師聶永真和鄒駿昇先生,兩位對設計的見解不同,卻都在 Trippen 找到共同的喜好,受到紐約學派的影響,聶永真偏向喜愛規格化的平面,不僅認為這種包浩斯現代主義耐看,更好看舒服,「我覺得乾淨的線條總是讓人嚮往。」

 

 

編輯最喜歡的莫過於 x-os 系列,Trippen 將後跟做成十字架的形狀,高跟卻符合人體工學,這樣在限制中的創作總讓人傾心,在沈靜的四壁書櫃中品嚐這些設計,更讓人感動,一雙一萬起跳的鞋子,我看到的不只是品牌操作,更多著的是製鞋師傅的用心,品牌的堅持,以及設計師在設計背後的複雜過程,價錢確實能夠衡量事物,而且能夠定位自己的個性與價值,並衡量質感,Trippen 的設計已經不能夠單用品牌與鞋款做區分,它是這個世界上,實用的藝術品,歷經時代卻能駐足在風雨中的時代標竿,文化能夠用這種方式表現與保存,大概是最讓人感到安心的事情了。(首圖為 Boven 創辦人所挑選的代表性鞋款。)

 

Trippen Facebook 點此
Trippen Official 點此

 

Boven Facebook 點此
台灣首座專屬文創與專業設計之雜誌主題圖書館。

入館費用
非會員:NT $300元 / Day
會員:NT $200元 / Day
會費:NT $1,000 / Year
提供預約隔日座位,外出可保留座位 1 小時服務,會員卡僅限本人使用。

 

tags :
Faccebook 留言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