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在過去六個月都住在沒有 WiFi 的荒野中,不然你應該也注意到 Margiela 的重大改變。其創意總監 John Galliano 的新秀剛在倫敦亮相,改變過去充滿巴黎風格的一貫作風,設計師拿下模特兒臉上的特製面具,同時在秀的最後也走出來跟大家鞠躬以示感謝,足以讓在座的所有人都一陣驚呼。目睹這些令人震驚的轉變後,你可能會輕易忽略另一個改變,也就是 Galliano 默默地從本來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拿下「Martin」這個字,帶領這個前衛品牌進入新的時代。
絕大多數的主要高級時裝品牌仍然沿用他們創始者的名稱,但當時代改變時事情又會如何發展呢?設計師離開後,這個稱謂只是空有其表嗎?當然,Galliano 不是第一個改變品牌名稱的人,每個品牌像是從 Hedi Slimane 到 Ralph Lauren 都曾修改過品牌稱謂。隨著 MMM 簡化至新名稱,我們決定為讀者們挖掘其他 9 個品牌的名稱歷史。畢竟,時代演進我們也隨之起舞,但不能忘記的是,當初那些初衷。
Saint Laurent Paris
Hedi Slimane 不是個聖人,但當這位設計師在 2012 年被任命為品牌創意總監時,他做出從 YSL 拿下「Yves」這個字的決定,同時也讓他立刻成為時尚圈最大的罪人。在品牌要求停擺此計畫,接著連忙取消 boutique 店家們對他們春 / 夏 2014 系列的訂單之前,Colette 甚至開始販售起 一件標有「Ain’t Laurent Without Yves」的 T 恤。所有人都開始認為這是一種褻瀆,這時,Slimane 出面說明這個更名靈感其實是來自創始人 Yves 本人,也就是 1966 年設計師在 ready-to-wear 時裝季推出稱為《 Saint Laurent Rive Gauche 》的系列。Slimane 的品牌重新包裝,同時也是由於當代的視覺概念改變而來,他們選擇較銳利的 Helvetica 字體,靈感則是來自原版 logo 的光滑字體。
MbMJ
Marc Jacobs 從來不缺乏幽默感,特別是涉及名稱時。這位設計師的《 Jacobs by Marc Jacobs for Marc by Marc Jacobs in Collaboration with Marc Jacobs for Marc by Marc Jacobs 》托特包(沒錯,我們沒在開玩笑!)在設計中放了似乎無止境擴散分裂的標題,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諷刺性炒作。在 2001 年,Jacobs 推出副線 Marc by Marc Jacobs,也是同類型中最成功的品牌分線。隨著 Katie Hillier 和 Luella Bartley 的創意在 2014 年接手設計後,Jacobs 選擇向大眾展現品牌精簡新外貌,重新命名他的年輕品牌,簡稱「MbMJ」。
Prada
雖然他們自 1913 年創立後,其 ready-to-wear 的成衣帝國總是保持在同一家,你可能想像不到,此品牌在剛成家時是間自稱為「Fratelli Prada」或是「Prada Brothers」,主賣皮件商品的店面。雖然我們無法確定品牌名稱是何時被更改,不過可以推測是在 Mario Prada 的女兒 Luisa 接手品牌大權的時期,儘管事實上 Mario 並不相信女性應該在企業中擔任任何職位。在從她媽媽接手公司後,Miuccia 再次於 1993 年玩起更名遊戲,推出 Prada 的姐妹品牌 Miu Miu,其名稱來自她年幼時的家族暱稱。
Ralph Lauren
Ralph Lauren 無疑是時尚界最傳奇性的名字之一,自該品牌在 1967 年正式亮相後,他本人一直是美國歷史文化中的典範。所以最終極的諷刺就是 Lauren 真正的姓氏自始至終都是 Lifshitz,跟品牌名稱完全不一樣。他本人在 16 歲時更改姓氏,有一次他告訴歐普拉:「我被取的名字裡有『狗屎』這個字在裡面。當我還是孩子時,其他孩子會一直取笑我。這是個難以發音的名字,也是我決定更名的原因。」剩下的就是些片段的回憶。
Yohji Yamamoto
在這位日本設計師於 1981 年巴黎推出他的同名系列前,1977 年初期 Yohji Yamamoto 已在 Y’s 底下推出一系列作品。這些早期設計當時在東京推出,陳列在 Rei Kawakubo 和 Issey Miyake 的作品旁邊,他們的反時尚前衛為時尚圈帶來一場風暴。
Burberry
當 Thomas Burberry 在新罕布什爾開設他第一間店面時,品牌也正式在 1856 年創立,而「Burberry」其實是店面的原始名稱。因為來自全球的許多顧客持續稱他們為「Burberrys of London」,公司也跟著決定更名為「Burberrys」。當品牌的騎士 logo 在後來的 1901 年發展成型時,意味著前鋒的拉丁字「Prorsum」就順勢被加入商標之中,而自那時起,這個名字就成為由 Christopher Bailey 領軍的高級時裝品牌稱號。
Acne Studios
起源於 1996 年的斯德哥爾摩,Acne Studios 最初是設想著創立稱為 ACNE 的集體創作系列,也就是「創造新穎設計表現的野望(Ambition to Create Novel Expressions)」的縮寫。原先他們集結電影、出版、廣告和平面設計為主的元素,但在 2006 年,這個聯盟分支成獨立工作範疇,包括 Acne Film、Acne Advertising 和 Acne Studios。儘管他們疑惑地接受了這個特殊名稱作為品牌出發點,時尚圈的接受度卻證明了他們的產品可以為自己發聲。 Jonny Johansson 的《 modest denim 》企劃自那時起就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尖端時尚品牌,在巴黎時裝周穩定推出男女裝。
Balenciaga
雖然 Balenciaga 在其百年歷史間,一直保持創辦人 Cristobal Balenciaga 的名稱完好無損,前創意總監 Nicolas Ghesquiere 卻是唯一一位堅持加入自己名號進品牌的設計師。無論如何,當這位設計師發現自己正與品牌抗衡時,前些日子的「Balenciaga by Nicolas Ghesquiere」當然已不復存在。現任創意總監 Alexander Wang 完全不堅持這些個性化作法,所以我們又回歸至原版的 Balenciaga。
Tiffany & Co
雖然美國奢華珠寶商確實經歷過更名,也就是當 Charles Tiffany 在 1853 年建立第一間專注在珠寶設計的公司時,品牌名稱從 1837 年原創的「Tiffany, Young and Ellis」更名為「Tiffany & Company」,那時他們傳奇性藍色盒子還沒問世。因為 Tiffany 是美國最先設立的奢華品牌之一,它啟發了一場熱潮,也就是追逐名利的父母們(包括 Donald Trump)在 80 年代紛紛為他們的孩子命名為 Tiffany。這些大宗雅痞正好證明了一個奢華品牌的命名,滲透進主流文化的力量有多強大。
source:i-D